定陵——中国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考古开掘的帝王陵墓。
这里,埋藏着它的主人,明代第十三位皇帝——万历皇帝朱翊钧(Zhū Yì Jūn)和他所有的秘密。
今年是定陵发掘60周年,当曾经神秘的地下宫殿厚重的石门被重新开启,人们将在这里聆听到那个逝去的王朝深藏在地下的历史回响。
伟人的抉择
1955年10月15日,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、文化部部长沈雁冰、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六人联名上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,建议发掘明长陵。
经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后,决定先试挖一座小一些的陵墓以此积攒挖掘长陵的经验,发掘工作组在定陵宝城西南角发现了一个缺口,露出的劵门很可能是当时运土的通道,就这样,决定在长陵发掘之前,先对定陵进行试掘。
定陵虽然在建筑面积上不如长陵,却自有其恢弘的气象,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三座陵之一。定陵依照万历皇帝的祖父嘉靖皇帝的永陵规制营建。
1956年5月,工作组进驻定陵,定陵试掘工作正式开始。
挖掘定陵里的秘密
1956年5月19日,考古人员首先在宝城城墙内侧封土上与外侧缺口相对处,开挖第一条探沟,探沟宽3.5,长20米。在挖掘探沟的同时,又在宝城城墙内侧的石条上发现了“隧道门”三个刻字。
图为宝城城墙内侧的石条上发现了“隧道门”三个字
随着探沟发掘的逐渐加深、展宽,宝城内侧露出了用砖封砌的券门。券门两侧,又各联结砖砌的一道大墙。
根据已发现的刻字可知,宝城的券门应该就是隧道门。隧道门内侧的砖砌大墙中间形成通道,即砖隧道。
砖隧道略呈弯度,通向明楼后面。根据上述显露的现象分析,可以确定,隧道门是帝后棺椁进入宝城的入口,砖隧道则是经由的通道。
图为第二条探沟内发现的“指路碑”
为了加快进度,减少出土数量,并为尽可能保存宝顶上松柏树木不受损坏,未沿着砖隧道继续发掘,而是越过一段,另开了第二条探沟。
第二条探沟,宽10米、长20米。这条探沟,正开在砖砌隧道的尽头。就在砖砌隧道的尽头,发现了一通刻字的小石碑。石碑制作粗糙,但正面磨平,上刻“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”十六个字。这是个意外的发现。
那么这样一块“指路碑”又是谁留下的呢?经过分析,这块小石碑应是工部在建陵之初或入葬之后,留作自用的标志,并非陵园建制中本有的设施。
根据砖隧道的走向,结合明楼的方向考虑,地下建筑的主要部位应在宝顶中部稍后。留开2米隔梁之后,开挖了第三条探沟,探沟宽10米、长15米。
在这一探沟内,发现一条斜坡石隧道。沿着隧道斜坡再向纵深发掘,发现了金刚墙,时值发掘工作一周年。
随着金刚墙的打开,发掘工作组进入了玄宫,开始对玄宫内进行清理工作。
图为发掘队员正在拆除金刚墙封砖
图为发掘队员正在拆除金刚墙封砖
图为从金刚墙看定陵地下宫殿
玄宫内器物品类繁多,经细致清理后,于1959年10月1日在原址建立了定陵博物馆供游客参观。
图为定陵地下宫殿
神秘的定陵里面还有什么秘密?
这里埋藏着它的主人——万历皇帝朱翊钧(Zhū Yì Jūn)和他所有的秘密。
他在位长达四十八年,大明帝国盛极而衰,江河日下。
他近三十年不临朝,被后世盖棺定论为“明亡于万历”。
他身居九五至尊,在地下陪伴他的却不是他最爱的女人。
他生前万般荣耀,却只换来后世不尽的争议、困惑和谜团……
挖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疑惑?
有没有暗道机关和毒气?
下两期中再慢慢介绍~~~
从北京到明十三陵乘车路线
1.德胜门乘坐872路公交车直达明十三陵。
2.乘坐地铁昌平线到达终点南邵站,再换乘公交67路到达十三陵。
3.乘坐345支线或886、888路公交车到达昌平东关总站,再换乘314路公交车到达十三陵。
注:明长陵、定陵、神路之间可乘坐公交314路。
【自驾】沿京藏高速公路到昌平西关环岛后,向北进入京银路,500米后红绿灯向右行驶进入昌赤路,沿途会经过石牌坊、十三陵总神道(简称神路)、七孔桥。到达丁字路口后,直行长陵、左转定陵和昭陵。